涉及海洋型冰川与环境相关数据项目广泛,包括冰川物质平衡、冰川变化、冰川水文、冰川气象、大气气溶胶、降水化学、冰川物理化学特征、旅游开发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冰川观测数据:包括冰川物质平衡、冰川末端变化、冰川温度、冰川面积变化、冰川厚度、冰川运动速度数据。保存了典型海洋型冰川-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自开展观测研究以来积累的珍贵的数据;以及玉龙雪山站自建立冰川物质平衡变化观测网、冰川温度观测网、冰川面积、长度、体积等变化观测系统所获得的观测数据。
(2)冰川水文数据:包括玉龙雪山冰川区海拔2320m-2720m不同断面的水文观测点:木家桥、哥吉河、三束河和白水河等组成的冰川水文观测网所获得的水文断面流量数据和水化学观测数据。
(3)冰川气象数据:包括玉龙雪山海拔2400-4850m梯度式气象气候变化监测系统:玉龙雪山站大本营(海拔2400m,观测要素最全)、甘海子(海拔3100m,观测要素有12项)、冰舌末端(海拔4300m,观测要素9项)、观景台(海拔4500m,观测要素7项)和积累区(海拔4800m,观测要素9项)5个自动气象站的气象数据。
(4)大气气溶胶、降水化学数据:包括1999年以来,玉龙雪山冰川区大气降水的氢氧同位素及化学数据;2006年以来对玉龙雪山白水一号冰川区和丽江市区进行了部分TSP和PM2.5的气溶胶样品采集分析数据。
(5)雪冰物理化学数据:包括雪冰物理化学特征观测系统中雪坑化学数据、冰川融水化学数据、表层雪化学数据、雪层剖面及其水化学数据。
(6)高寒植物生态、冰雪灾害数据:包括玉龙雪山站的冰川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网、山地生态环境变化监测系统的观测数据。
(7)人文地理数据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包括玉龙雪山地区开展人地关系和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周期性调查数据。
(8)文章资料和多媒体资料:包括玉龙雪山站培养的研究生以玉龙雪山站观测研究数据依托,所发表的涉及海洋型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与机制研究、海洋型冰川物理化学特征研究、海洋型冰川区冰雪径流水文过程研究、海洋型冰川区生态环境研究、海洋型冰川区山地旅游发展与人地关系研究等方向的文章和毕业论文;玉龙雪山站2008-2009、2009-2010年年报;玉龙雪山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 |